飲食的享受,是視覺撼動的驚艷,是舌頭感受的五味,是嗅覺聞到的風味,
也是認識飲食文化背景,再三咀嚼後的回味。
<飲膳佳會> 是在2018台北國際書展偶然翻閱到,
全書67篇散文,從帝王佳餚到平民小吃,從中式佳餚到西方餐點,
探索飲食這個生活再平常不過的事情,其中隱藏的歷史文化緣由。
身為一個小小讀者的我,有幸參加三民書局與江浙滿福樓合作舉辦的新書講座,
以書中故事為靈感發想的佳餚和作者的故事發想,帶領讀者滿足味覺的享受,和心靈上的想像。
第一道佳餚:雞油炒飯
雞油炒飯是蔣介石的拿手料理。先用雞油將米飯翻炒,待是當時候,
將打散的蛋汁與蔥花倒進炒飯中繼續翻炒,製成「金鑲玉炒飯」。
雞油炒飯軟爛清淡的口感,不同於想像中那粒粒分明味道濃郁的炒飯,
源自於蔣介石深為牙病所苦,牙齒拔掉後裝了假牙,又因為牙床萎縮造成口腔不適。
因此蔣介石的飲食相當簡單,食物多是清淡、軟爛才能下嚥。
蔣介石在公務繁忙之餘,也會下廚為家人做菜。
這張蔣介石炒飯照,收藏於福壽山莊,是嚴肅的形象之外,少見的畫面。
第二道佳餚:雪菜百頁毛豆
雪菜百頁毛豆是典型的江浙家常菜。
雪裡紅可清炒、或與肉哨子同炒,也可調餡料做成包子餃子。雪裡紅四時皆有,價格便宜,是常見的菜餚。
只是這雪裡紅通體綠色,實在難與「雪」「紅」 的意象連結。
據說「雪裡紅」原為「雪裡蕻」。「蕻」音紅,是形容草木茂盛。
<廣群芳譜>提及「四明有菜名雪里蕻,雪深諸菜凍損,此菜獨青」
隨著以訛傳訛,「雪裡蕻」就成了「雪裡紅」。
雪裡紅易醃製保存,因此有些地方稱之為「春不老」、「霜不老」、「飄兒菜」。
百頁,俗稱豆皮(又名千張),是黃豆加水磨成豆漿煮沸濾渣凝結後,用布摺疊壓製成薄片狀,
能吸附湯汁的鮮甜,豐富口感層次,冷吃熱吃皆宜。百頁和毛豆也是庶民相當重要的蛋白質與膳食纖維營養來源。
第三道佳餚:東坡肉
東坡肉是著名江浙菜,取五花肉汆燙後切成方正塊狀,
以蔥段、薑片墊鍋底,加紹興或甜酒、醬油、冰糖、香料等,以大火燒開,後轉溫小火反覆慢煨。
如此逐漸入味,就成為色澤透亮,口感軟嫩,香甜而不油膩的佳餚。
蘇東坡曾有食豬肉詩云:
「黃州好豬肉,價賤加糞土。富者不肯吃,貧者不解煮。慢著火,少著水,火候足時他自美。每日早來打一碗,飽得自家君莫笑。」
而今東坡肉仍是一道始終歷久不衰的美食,夾上一小塊肉輔以醬汁配飯,實在是一大享受。
後記:
三道佳餚之後,是否意猶未盡呢?
美食因著文化背景、生活習慣,各有不同定義。西班牙海鮮燉飯與滷肉飯飯孰優?法國乳酪與中式臭豆腐孰美?
在五感味覺之外,瞭解飲食背後的文化背景,各式食物吃起來,似乎多了一些不同的味道呢!
跟大家推薦這本<飲膳佳會:餐桌上的文化史>
http://www.sanmin.com.tw/Product/TryRead/957146358
註:本文與任何廠商皆無關係,絕無任何「利益交換」或「置入性行銷」的意圖,純粹為個人心得分享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