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沒想到放下「認識台灣」課本數年後,
透過實地參觀,開啟了另一趟「認識台灣」的旅程。

雙溪,位於牡丹溪(也有人稱武丹溪)與平林溪交會之處而得名。
清朝時是是淡蘭古道的重要交通要道
早期多由艋舺、淡水搭船進入北台灣,順著基隆河上行,經暖暖至瑞芳,再沿著雙溪、貢寮到達蘭陽平原,
雙溪是河陸交通的重要轉運站與休息站,因淡蘭古道曾有一段繁華時期,
後來隨著鐵路發展而逐漸沒落,成為山中一個平靜的小鎮。

4/17適逢追火車-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賽,
火車宜蘭線各站湧入人潮,
順道欣賞跑者奮鬥的精神,為跑者加油,成為這次的小插曲。
(重點當然不是在看妹 !)

R0002427  
圖: 阿伯:少年仔~你在偷拍妹喔 !

渡船頭位於雙溪會合處附近,
塵土覆蓋的介紹牌,空蕩的台階,
過去貨物往來的盛況不再,雙溪老街(長安街)也僅存少數店家。
沙岩建築的歷史痕跡,寧靜的小巷弄,
卻比熙來攘往的知名老街,更有氣氛。

R0002498  
圖:空蕩的渡船頭
R0002503 
圖:快看不清文字的介紹牌

R0002534  

 圖:完全不熱鬧的雙溪老街,青苔輕輕地覆蓋著沙岩建築,別有特色


渡船頭附近,是雙溪匯流處,
紅磚石砌的周家古厝就位於此,當年為周步蟾所有。
其絕佳景觀位置,套句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「雙溪水岸第一排」、「坐擁河陸共構,環抱蒼翠綠意」
可惜周氏子孫已於五六十年前轉賣林家,現是私人住宅,無法入內參觀,
只能從中西混合的閩南式樓房的斑駁外觀,遙想當年的風采。

周步蟾,雙溪人,營〈源泰茂商號〉於街尾碼頭,為郊行之最。
與瑞芳知名礦業的顏雲年為結拜兄弟。
乙未之役,日軍自鹽寮入雙溪,占據其宅邸為指揮所。
周步蟾因擔任通譯而發跡,曾任雙溪庄協議員等職。
十三年與詩友共創雙溪吟會及平溪吟會,周步蟾皆擔任會長。
是當地聞人,也在基隆文學史上有一席之地。


R0002523  
圖:左邊牡丹溪與右邊平林溪於此會合成為「雙溪」,遠方是鐵路高架橋

R0002527  
圖:周家古厝~「坐擁河岸景觀,獨享尊榮生活,每坪xx萬起」

聚落的發展通常伴隨著宗教、民間信仰息息相關,
雙溪三忠廟是台灣唯一供奉文天祥、陸秀夫、張世傑「宋末三傑」的廟宇。
據傳是清朝乾隆四十六年(西元1781年),

福建省長泰縣江都鄉人「連元喬」率眾渡海來到雙溪時,攜帶著文天祥公神像,
因開疆墾殖,生活困苦,而建茅屋奉祀,成為當地居民的信仰寄託。
南宋末年除了文天祥,陸秀夫、張世傑均努力圖謀恢復宋皇室,
當地居民於是再塑陸秀夫、張世傑神像,與文天祥合祀,稱三忠公。

[歷史小教室:祥興二年(1279),元朝水軍猛攻崖山,陸秀夫抱幼帝趙昺投海;
張世傑率部欲突圍,遭遇大風溺海而死;南宋滅亡後文天祥被俘押送大都,拒絕勸降後就義]

 

R0002505
圖:廟宇不大,卻是當地民眾的信仰與精神寄託
 
R0002488
主殿供奉宋末三傑:文天祥、陸秀夫、張世傑

R0002491
圖:廟內牆上刻有「正氣歌」,「哲人日已遠,典型在夙昔」

在東榮街循著路標來回數趟,尋找東和戲院舊址卻遍尋不著。
看到河岸有一棟小建築物漆有彩繪圖案,應該是2011年「雙溪低碳生活藝術祭」留下,
旁有一小路有鐵門深鎖無法進入,遂拍照留念。

經查閱資料,鐵門後應該就是荒廢的東和戲院舊址。
R0002518  
圖:河邊小屋上的彩繪
R0002519  
圖:趴在鐵門上照,前方拱門後即是東和戲院舊址

在東榮街徘徊之際,順道參訪百年教堂,
現存建築已是後期改建,由教堂上的標誌可看出是長老教會,
據傳雙溪教會是創建於清光緒12年(1886年),
加拿大藉神父馬偕前往宜蘭(噶瑪蘭)時,在(頂雙溪)設中途休息站,
並在鄉內向居民傳福音並行醫拔牙。
教堂後於1954年重建,在旁設立重築紀念碑。
或許是巧合,或許是天意,意外地踏上了馬偕行經的道路。
R0002512  
圖:雙溪教會外觀

R0002514  
圖:教堂頂端的標誌是「焚而不燬」

R0002516  
圖:重築紀念碑:「耶穌曰:我即途也、真理也、生命也,非我則末由就父。」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tyi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